kok手机网页版登录注册:疫情下自动驾驶车实战 “仅有乘客”彷如未来车 - 科技 - 中央社


“仅有乘客”的叫车服务是自驾车Waymo去年底在凤凰城的尝试,在疫情期间人车较少的道路上,无人驾驶的方向盘自己转,煞车和油门踏板时而上下,被形容为“未来车”。
上了的士或共乘工具,一般人通常会直觉地弯身向前,跟“运将”(驾驶)打声招呼,不过,若是坐上驾驶座空空的自动驾驶车,乘客只能隔著透明防疫板,和“空气”打招呼。
2009年搜寻发动机龙头Google提出自动驾驶车计划,Waymo独立成为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开发自驾车技术的品牌,总部设在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
2019年Waymo在亚利桑那州启动小规模的叫车服务,当时方向盘后面的驾驶座一直有人在,以利进行必要的辅助;去年10月,完全无人驾驶的叫车服务开始在凤凰城(Phoenix)郊区上路。
“像进入未来时代”,住在加州的危慈安向中央社记者分享搭乘完全无人驾驶自动车的体验,“非常惊喜、新鲜、转弯很安全”。
因公出差到凤凰城,在下榻旅馆经由一位年长白人太太的口碑推荐,她和同事们决定把预订好的租车先摆一边,让“机器人”载一程。
当外观有8个旋转感应器等侦测设备的Waymo自驾车抵达,开车门入座后有语音招呼、确认载到正确的叫车者,乘客与驾驶座中间隔著透明压克力板,避免关键设备的碰触。
车程中,她的视线被空空的驾驶座吸引,尽管驾驶座的安全带是扣上的,技术上看来只扣到空气。在一般道路上,按规定的车速行驶,并非“机器人慢吞吞”的速度。
危慈安是连锁品牌超市的人力资源副理,自称不是科技达人的她肯定自驾车技术的贡献,尤其对外地人、视力弱势族群、以及疫情期间怕与陌生驾驶接触的乘客都有其优点。当天10分钟车程的车资为5美元(约新台币140元)。
尽管疫情期间人车较少,自驾车在真正的道路上实战,仍预告了Waymo在过去12年来,对相关科技的准确性累积了信心。
由于一般人在心理上对自驾车的接受程度仍有障碍门槛,Waymo用的字眼是“仅有乘客”(rider only)而非“完全无人驾驶”(fully driverless)。
然而,无人驾驶的争议从来没断过。两星期前,乘客强森(Joel Johnson)分享一则YouTube影音,记录一趟自驾车“卡住”的搭乘经验,车子两度对道路前方的交通锥反应不过来,停在路中间。影片呈现他和Waymo远端控制人员的对话,最终由专人到现场驾驶,带他到目的地。
“不管是人驾或者自驾,都不能牺牲安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社会未来创新学院副院长梅纳(Andrew Maynard)接受中央社记者视讯专访说,就算是全世界最好的科技,若有人觉得不安或者经验不好,就会影响舆论,这是之所以无人车驾驶技术缓慢且谨慎发展的原因之一。
自动驾驶车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演算不难,难的是如何面对意外的状况,像突然飞来的塑胶袋等。专攻创新与危机研究的梅纳表示,他能接受坐在偶尔对交通状况有困惑反应的车子,而不是会肇事的车子。
复杂的道路环境、人与科技交会的驾驶变量,让自驾车的挑战高。即使如此,叫车服务Uber、电动车特斯拉(Tesla)和苹果(Apple)多家公司都在投入仿佛看不到人,却有“灵魂”的未来式交通技术。(编辑:林憬屏)1100528
(中央社)
本文由:kok手机网页版登录 提供
关键字: kok手机网页版登录-kok手机app官方网站-kok网页版登录界面
国际新闻精选:
- 11-30
- 11-30
- 11-30
- 10-12